↑畫面左前方的黃衣人真的是布吉司的祭司(由布吉思人口述傳承下來的故事,在十七世紀被謄寫下來,三四百年後的今天被製作人羅達偶然發現)

2008年第十屆 台北藝術節 加利哥的故事
http://www.taipeifestival.org/show.aspx?PlayType=220&BillID=24

  我總是在想,藝術,真的非得要是曲高合寡的東西嗎?劇場算是一個活體藝術的呈現,但是劇場的經營,如果不靠一個個買票進場的觀眾,是沒辦法長久生存下去的,而買票卻又是這麼一個商業的字眼。編劇座談會的時候,羅達(製作人兼編劇)說,她知道這樣一個冷門的題材,是很難吸引觀眾,很難賣票低,所以她才找羅伯威爾森合作,不得不說,這招高。劇場多少是帶點娛樂性質的地方,你實在不能要求每個進劇場的觀眾都要超高的理解力,或像個認真的學生那樣做好所有的預習功課,大部分的人,應該都是將看戲作為休閒生活,不然放假還要做功課,不是件很掃興的東西嗎?!在藝術與商業的分隔線上,孰重孰輕,總是很難掌握,太藝術,被嫌棄;太商業,被唾棄。(但是,說到這,就不得不推薦Rober Lepage導演,去年來台灣的安徒生計畫,在藝術上、商業上、甚至是娛樂上,真的都非常的棒)

  這場三小時無中場休息的半默劇表演,唯一的聲音只有祭司的念白和配樂,坦白說,當初知道這個演出訊息完全是衝著羅伯.威爾森的名號去的,久聞他劇場的魔幻風格,而且我最愛的Rober Lepage導演也說受他影響很深,想說來去朝聖一下,結果證明我果然還是太淺了orz,還好這次藝術節有很多週邊講座,而我~這麼認真的觀眾,當然要先預習一下(其實是因為這次沒有錢買兩張票XDD),結果,事實又證明了,還好我有去聽導讀、編劇和舞蹈等講座,不然真的看不懂。

正文開始↓

  除了導演以外,劇本主題是第二個吸引我的地方,神話、奇幻...聽起來就是一種視覺饗宴上的表演,生活的地方總是在那幾個點上,來來去去的景色也總是那些,所以每次看劇的時候我都喜歡挑些比較特別的東西來看,算是滋潤一下被殘害已久的視覺,灌溉許久沒有活水的腦袋。不過聽到整場沒有對話時,我還是嚇了一跳,因為那種感覺就像開靜音看電視,要一直專注才能不被周公帶走。

 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最近看習慣歌仔戲,總覺得,表演開始的時候應該要先來的前奏讓大家有個心理準備,不然就是要拉開大幕,昭告天下正式開始拉!沒有,完全沒有,大幕被一個書頁般的薄紗代替,在沒有任何預期的時候,祭司走進來,似乎在向天神說:奉著祢的旨意來到這裡表演,希望在祢的看顧下一切順利。而樂團,不是在樂池內,也不是在左翼,竟然就在舞台上左後方。

  一開始很安靜很安靜,只有舞者靜靜的拿著一些象徵性的東西由舞台左側走至右側,或爬行,或跳躍,沒有任何投射燈,使得舞台上的人有點像是剪影,感覺非常沒有生機,沒有一絲喜悅的感覺,這樣的感覺持續了很久。而故事,就是從這裡開始,神,看著如此毫無生氣的人間,他派下一對兒女,這有點像是希臘神話,一群生活在人間的眾神,展開一段在中土的故事。大體而言,這並不是非常特別的故事,同樣的結構,在各個書上也都有,只是大同小異而已,所以看完之後,故事本身我反而不愛了。

  音樂和舞蹈,這兩個部分我都很喜歡,舞蹈的部分很細緻,可能因為沒有台詞,所以在肢體上的表現要更有感情才行,不過也可能是每個感情都要放大,就很難感受到中國人講的欲語還休。

  燈光是我最好奇的部分,因為整場下來背景只有各種顏色的漸層變換,沒有用什麼特殊的實景之類的,所以我想燈光應該是有很重要的意義吧,只可惜燈光的講座要專業人士才能報名。至於舞台上的其他景物,都是出自那六千多頁的插畫和當地的一些傳統,譬如待在框框從天而降的天神,皇帝王子身上的匕首等,還有最不能忘記的單人小船,靈感是出自當地小孩的遊戲。

  整體而言,這部劇算是給我一種很特別的文化感受,畢竟台灣現在有很多東南亞的新移民,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認真的去欣賞當地的文化,坦白說,我們真的不能說為什麼歐美會有種族歧視,因為,在台灣,我們不也叫他們"外籍新娘",我們總是自恃中國文化五千年,就好像中國的"中",總是自祤在世界中心,視其他文化為無物,但是,學的越多,知道的越少,這次,算是開了眼界了。

  最後,不得不佩服,這次藝術節的主辦人,竟然有膽引進這樣的表演,因為,這真的是一個非常高風險的行為。

註:之前都是以工作人員的身分去城市舞台,這次可以舒舒服服的坐在台下真的很爽,不用擔心字幕會不會漏掉,不用擔心導演交代的事有沒有忘記,反正作為一個觀眾,不用擔心的事情實在太多了(只要擔心好不好看XDD),更重要的是,不用看城市舞台那個場管小姐的嘴眼!!!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白開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